最新刊期

    2024 64 4

      名家特稿

    • [日]石川 祯浩,王丹
      2024, 64(4): 1-12.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1
      摘要:“四大文明”是中日两国世界史的“常识”。近年,两国分别有学者指出,“四大文明”学说只在本国通用,在世界其他国家并不存在。通过查找史料得知,“四大文明”学说源于卡尔·李特尔、卡普、西莱和黑格尔等西方思想家、历史学家,之后东亚的知识分子将其进行了概念化。这一传播过程跨越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文明学等学术领域的界限,是东西方知识分子对话的结果,同时也是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关键词:“四大文明”学说;梁启超;浮田和民;卡尔·李特尔;人文地理学;黑格尔   
      103
      |
      14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

    • 陈文新
      2024, 64(4): 13-22.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2
      摘要: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之相关的评价标准,也是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成功,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纪事本末体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它以专题讲述的方式建构全书,主要包括诗、文、小说、戏曲、文学批评、民间文学等文类,开篇还有长逾十万字的基础编,是对中国文学史所赖以生长的语言和思想所作的专题分析;编年体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由时间点切入,而不是由作家作品或学术专题切入,构成其显著特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只是学术著作,而不是教材,其价值和得失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认识。  
      关键词:中国文学通史;著述文体;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49
      |
      3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4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刘晓
      2024, 64(4): 23-31.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3
      摘要:中古时期的咏物赋中,南方之物往往具有“殊方异物”的性质,以往人们多将视角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则关注不多。唐代咏物赋中的“南物”,在继承六朝贡物文学传统中“殊方异物”的性质外,于科举贡士的语境下,衍生出“贡物”与“贡士”的类比关系。更重要的是,随着文人履迹南方、切身知识经验的增强,赋中南方之物逐渐由“殊方异物”转变为“身边信物”,文人的类物比兴更加多元,为唐代咏物赋带来新变,这也在客观上更新了自诗骚以来建立的南方感物文学象喻系统。唐代南方物赋的多元面相,呈现出大一统政治文化下“正声”和“变声”相交织的赋文学图景,可视为唐赋对楚骚、汉赋美刺传统的延续和复归,而非“中衰”。  
      关键词:唐代;南方;咏物赋;殊方异物;文人流动   
      43
      |
      3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26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张毅
      2024, 64(4): 32-42.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4
      摘要:赵翼是可与袁枚媲美的性灵派诗人,也是清中期的一代才人。他“才擅诗书画,心参形影神”,早年在京城任编修时,就曾自作小照《鸥北耘菘图》,显示出深厚的书画艺术功底。除《论诗》诗外,他还创作了大量带品鉴评论性质的题画诗,其“我我周旋共影非”之论,对佳山水、真山水的换位言说以及“天工人巧日争新”主张,渗透着性灵诗学重情感、显个性和求创新的精神。赵翼的题画诗不拘格套,在写照传神的品评与江山胜景的礼赞中,出入“奇与正”“真与幻”“庄与徘”之间,充分展示才人的性情、才艺和品格,彰显天工人巧日争先的文艺创新思想。  
      关键词:性灵;题画诗;赵翼;文艺   
      37
      |
      2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杜治伟
      2024, 64(4): 43-51.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5
      摘要:清代文言小说的扉页设计展露出较为明显的文体特征,这集中体现在它的广告性和艺术性两方面。无论是介绍正文、标明书价、征集书稿还是采用艺术书体并留下题写者款识,它都具有独立的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这种扉页特征与白话小说相互影响,一方面,白话小说扉页的书名广告、续书广告、识语广告刺激了清代文言小说扉页广告的出现;另一方面,清代文言小说的扉页题署也由艺术性向商业性递变并自然过渡到白话小说之中。作为一种文体标识,对清代文言小说扉页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对其刊印形态的认知,而且可以加深对文言与白话交融的理解。  
      关键词:文言小说;清代;扉页;文体特征;刊印形态   
      34
      |
      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词学研究

    • 沙先一
      2024, 64(4): 52-61.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6
      摘要:《玉京秋》为宋末周密的自创调,由于周密词集版本较多以及清代词选、词律、词谱中的《玉京秋》多有异文,以至于清人所填《玉京秋》多有不同,并且发生争议。这一历史过程,涉及周密词集在明清时期的传播、相关词选与律谱间的交互影响、清人填词创作时的文本依据等诸多问题,而不同文献所载《玉京秋》之间的异文、清人创作《玉京秋》时的不同体制以及对待《词律》与《钦定词谱》、《草窗词》与《蘋洲渔笛谱》的不同态度、不同选择,也为考察清人的填词过程、词体观念以及《玉京秋》的经典化过程提供了很好的观察视角。  
      关键词:《玉京秋》;异文形态;择调观念;经典化   
      33
      |
      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19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莫崇毅
      2024, 64(4): 62-70.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7
      摘要:万树《词律》作为清初词律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为清代词学奠定了重视格律的基础。《词律》中的一些重要理念如被泛化的同调异体、严分上去、四声填词、“音理失传而词格具在”等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理念在清代词学史上也遭到了挑战。通过对唐五代、北宋词作的考核,会发现这些理念确实存在问题。参考元、明曲学,可知万树这些理念并非来自于他对唐宋词的研究,而是源于其对元、明曲学的套用,以致《词律》及受其影响的清人声律观在底层逻辑上存在缺陷。  
      关键词:《词律》;音理;格律;《啸余谱》;北曲   
      25
      |
      1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7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 李在全
      2024, 64(4): 71-82.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8
      摘要:在1924年筹建黄埔军校前后,广东革命政府所辖的各派军队也基本建立各自的军校。各军自成系统,各校各自为政。随着广东军政逐渐统一,军事教育开启整合进程,作为军事教育龙头的黄埔军校逐渐合并其他军校。1924年10、11月,吴铁城所属广东警卫军讲武堂、程潜所部陆军讲武学校并入黄埔军校。1925年6月平定杨刘滇桂军叛乱中,滇桂军所属的滇军干部学校、桂军军官学校也整合进入黄埔军校。1925年底国民党中央决议统一军事教育方案,决定“打破地方主义”,各军原有学校一律裁撤,归并黄埔军校统筹办理,军校名称由“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改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育整合是广东军政统一的组成部分,频繁的军事行动和军政形势变动以及高层与底层的革命力量,均是军事教育整合的助推力量。黄埔军校之所以迅速发展,得益于广东革命政府的军事教育整合,这是理解黄埔建军的重要线索之一。  
      关键词:黄埔军校;广东革命政府;军事教育;国共合作;粤军;客军   
      57
      |
      8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1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卢征良
      2024, 64(4): 83-93.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09
      摘要: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为了准备长期抗战,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设立水泥管理委员会作为统制大后方水泥的核心机构,对水泥工业施行了严格的统制,以保障军事民用的需要。战时水泥工业统制涉及企业近十家,其中尤以四川水泥公司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水泥管理委员会通过配发准购证及核定销售价格等方式,全面控制了四川水泥公司产品生产和分配。战时水泥统制的施行一方面有利于保障战时军事物资供应,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在严密的统制经济管控之下,四川水泥公司丧失了自主定价和自由经营权力,从而导致经营效益日趋下滑,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抗战时期;四川水泥公司;统制经济   
      46
      |
      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19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奂平清
      2024, 64(4): 94-102.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0
      摘要:顾颉刚的民族思想,交织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他早期的古史辨史学,尽管有理性的一面,但其个性、情感及五四运动的氛围等非理性因素,是其走上疑古反传统激进道路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顾颉刚反思其古史辨民族话语并转变疑古反传统立场,不过,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论中,偶尔仍表现出古史辨的倾向,其中不无学究偏见和情绪化。但总体来看,顾颉刚的中华民族研究坚持以理智指导情感,实现了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其中华民族研究经历了从打破“中国民族出于一元”到建构 “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转变,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由怀疑批判转向理智的认识与热爱,从反传统的民族主义者,转变为重传统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  
      关键词:顾颉刚;中华民族;情感与理智;理论自觉   
      28
      |
      5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19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早期中国思想研究

    • 程乐松
      2024, 64(4): 103-111.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1
      摘要:在早期中国思想的研究中,神(deities)、灵(spirit)及其内涵变迁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不同的语境中意涵各异的神、灵及其诠释不仅是一个概念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古典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并不一定存在着一个划一的类型学框架来说明神、灵及其相关语汇的意涵。与之相对,神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组语词在传统思想文本中的使用是多线索并行的、互不统属的、非结构化和线索性的。这些语词在不同文本中的意义之间并不存在着一种自觉的连贯性和结构性,恰恰相反,它们的意涵是随事变化的。以一种类型学或线索性框架形成的对“神灵”意义的诠释是一种全局性预设的结果。“随事变化”(varying with changing contexts)的理解进路一方面提出“全局性”和“词典式”预设在思想史和观念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尝试进一步探究以经验边缘的独特叙述方法为经验世界及其秩序奠基的描述性方法,以及它对于理解早期中国思想可能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神;灵;随事变化;描述性方法   
      32
      |
      4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1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赖区平
      2024, 64(4): 112-122.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2
      摘要:春秋战国时代,在整个天下及各基本领域中发生了一场同构性变革,即从中介性转向直接性、从群体性转向个体性。在思想领域,此前将圣王历史经验及其礼制作为具有典范和准则意义的中介,如今则倾向于消除此类中介,而倚重个人理性来直接论道;在修养领域,从注重借助圣王古史和礼仪等来成就人,变成强调通过个人心性来直接沟通天道;在制度领域,发生了从封建制到郡县制的基本转变,具体体现在政治与军事、经济、家、祭祀等方面。封建倾向于中介性、群体性,郡县则体现直接性、个体性。周秦之际的这场同构性变革,可称为从封建模式向郡县模式的转变,这就是周秦文明变革的实质所在。虽然文明进入郡县模式,但封建因素仍有保留,如见于经学中。这造就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文明类型,即中国式文明。  
      关键词:周秦之际;文明变革;同构性转变;封建模式;郡县模式   
      30
      |
      2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26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西方哲学研究

    • 樊黎
      2024, 64(4): 123-133.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3
      摘要:《理想国》将僭主刻画为一位忧郁症患者,这一事实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公元前5—4世纪的医学、哲学文献中,“忧郁”一词包含沮丧恐惧和兴奋狂躁的双重面向,与柏拉图对僭主生活的描绘相一致。《理想国》8、9两卷中对政体变迁的深入分析,为理解僭主式人格的“忧郁”提供了钥匙。与通常的理解不同,寡头式、民主式和僭主式人格并非三种不同欲望分别统治灵魂的形态,而是灵魂中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结合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学说,上述崩溃是“限度”逐渐减少、“无限者”逐渐增加的过程。最佳政体包含最完美的几何比例或“限度”;随着“限度”的逐步减少,每一政体都比前一政体在更大程度上包含“无限者”。僭主式人格即灵魂中“限度”消失,落入纯粹的“无限者”状态。正是这一状态解释了僭主式人格的双面特征。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僭主;忧郁;无限者   
      41
      |
      7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2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王承教
      2024, 64(4): 134-143.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4
      摘要: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不仅通过塑造“虔敬的埃涅阿斯”(pius Aeneas)形象,将“虔敬”(pietas)定义为尽心尽力履行对父母家人、祖国和诸神的责任与义务的状态,还通过狄多与埃涅埃斯之间的争吵,反映出另外一种仅指向父母家人和国家的虔敬观念,前者可谓之曰“埃涅阿斯式虔敬”,后者可谓之曰“狄多式虔敬”。观念史研究表明,从一个纯粹人伦意义上的观念开始,到奥古斯都时代最终演变为一个兼具人伦和宗教意义的观念,古罗马人的虔敬观念经历了从“狄多式虔敬”到“埃涅阿斯式虔敬”的发展。在西塞罗《论共和国》的斯基皮奥之梦里,随着罗马传统的诸神被替换为斯多亚意义上的天神,埃涅阿斯式虔敬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为“鲍卢斯式虔敬”。“埃涅阿斯式虔敬”和“鲍卢斯式虔敬”这类富含宗教意义的虔敬观念不仅是终结帝国内战、促进罗马社会团结、奠定罗马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礼法手段,更是帝国扩张和帝国统治背后的政治神学基础,因而被维吉尔塑造成了古罗马民族身份认同的核心标志。  
      关键词:维吉尔;《埃涅阿斯纪》;虔敬;政治神学;西塞罗   
      26
      |
      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董滨宇
      2024, 64(4): 144-154.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5
      摘要:在康德伦理学中,良知是一个充满着诸多争议的问题。对康德而言,良知属于理性还是情感?与此相关,它属于理性慎思还是直觉性反应?就此,学界大体上可以分为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立场。其实,良知应该属于一种道德直觉,其中蕴含着理性与情感的交融。就产生根源而言,良知在康德那里是一种判断力,也属于一般性的实践理性,但仍然主要呈现为一种道德情感,包含了理性与情感两种心灵状态。作为道德直觉的良知最好从一种自然主义的角度加以理解,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它既有敏锐性、瞬时性的优势,但也由于各种原因而会导致模糊的、歧义的判断。  
      关键词:良知;道德情感;道德直觉;判断力;理性   
      33
      |
      3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乡村振兴研究

    • 夏瑛,吴天慧
      2024, 64(4): 155-164.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6
      摘要: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对解决村庄“两委”矛盾,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两委”力量相互制衡、精英结构相对分化的村庄,“一肩挑”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2021年,A镇在所辖16个行政村推行“一肩挑”制度,其中15个村都顺利实现了村内组织“一肩挑”,唯独“S村”遭遇瓶颈。其主要原因是该村已形成比较稳定的村“两委”相互制衡的精英结构,仅靠村庄自治力量难以实现权力整合。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党委通过灵活运用党的工作方法分别在村庄精英内部以及村民内部建构共识,为强调权力整合的“一肩挑”制度创造条件。一方面,通过党内干部工作方法在原村干部内部打破隔阂,在村庄精英中凝聚候选人共识;另一方面,利用群众工作方法凝聚村庄民意,在村民中构建选举共识。在村庄自治力量存在分化的情况下,党的领导对整合村庄精英、建构村内共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一肩挑”;村庄精英结构;村庄选举;干部工作方法;群众工作方法   
      37
      |
      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43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管兵,曾曼佳
      2024, 64(4): 165-174.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7
      摘要:乡村振兴依赖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既需要符合政策目标,又需要适应乡土社会。在学理上需要从政治嵌入性和社会嵌入性角度去分析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机制。以中西部省份S镇桑蚕产业大规模经营及其用工模式为经验案例,研究讨论在双重嵌入性之下资本下乡和用工模式的实践特征。研究发现资本下乡需要大规模经营,这依赖地方政府推动大面积土地流转,从而在产业组织架构上依附于地方权力结构。在具体用工模式上资本依赖乡土关系,并通过乡土关系最大化实现在地化雇工,这亦是政策本身的目标。双重嵌入性是对资本的硬约束,降低其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依然具有部分能动性,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  
      关键词:资本下乡;乡村振兴;用工模式;嵌入   
      27
      |
      5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9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陈家建,巩阅瑄
      2024, 64(4): 175-184.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8
      摘要:大学生村官选派,是影响当前基层治理的重要政策之一。但因为实证数据所限,既有研究对该政策在基层的整体成效和影响因素缺乏学术共识。利用中国基层治理调查数据,对全国的村/社区大学生村官选派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定量分析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选派政策有广泛影响,充实了基层治理的人才资源。但是,不同的村/社区大学生村官的数量和稳定性差异较大,这与省级政府的资源水平、社区集体经济水平密切相关。比较而言,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数量主要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但村官队伍稳定性则与地方经济关联较大。这反映出,村官选派的政策成效同时受到政策力度和地方经济的影响,但两者的影响维度不同。基层治理的研究需要具体数据的实证积累,这一研究发现对理解政策实施成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基层治理;村/社区   
      79
      |
      2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9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经济研究

    • 彭水军,朱治政
      2024, 64(4): 185-195.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19
      摘要:巴黎协定下欧盟单边征收碳边境调节税违背了“共区原则”。通过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量化贸易模型,模拟评估巴黎协定下碳边境调节税的减排效应和贸易福利影响。研究发现:欧盟单边征税与各国基于碳价差异征税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碳泄漏问题,并将有利于欧盟、日本的福利提升;而采用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征税,相比于各国互相征税具有更高的减排效率,而且相比于前两种征税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美国以及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同时显著增加了非成员国与成员国的碳排放,带来更严重的碳泄漏问题,而征收碳边境调节税会明显降低美国的福利水平。如果中国退出巴黎协定同样会加剧全球的碳泄漏,通过实施碳边境调节税可降低碳泄漏,并促使中国通过结构效应进行减排,但是会显著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导致福利损失。此外,进一步的全球价值链机制分析表明,全球价值链的紧密联系会显著降低全球碳排放强度和全球总排放。  
      关键词:巴黎协定;碳边境调节税;全球价值链;量化贸易模型   
      40
      |
      7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43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 才国伟,童瑞
      2024, 64(4): 196-206. DOI: 10.13471/j.cnki.jsysusse.2024.04.020
      摘要: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城市功能分区理论,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2—2021年市级面板数据,运用CRITIC权重模型和TOPSIS评价方法测算各地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抑制了制造业的同质化发展,促进了产业的差异化发展;第二,制造业产业集聚通过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间投入共享效应和知识技术溢出效应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三,相比生态优势功能区,生产和生活优势功能区内的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应注重产业集群布局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兼顾区域间的产业合作与协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功能区   
      48
      |
      7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39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