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资讯列表页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总目次索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总目次索引
发布时间:2011-11-0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总目次索引
 
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
中山大学地理学者的丹霞地貌研究     李青果(1)
张宏达与他的植物学理论    叶创兴(2)
论陈寅恪的生命诗学    彭玉平(3)
寻根游语,疏凿词源
——詹安泰文学批评与“文体分析”    连心达(6)
 
中国文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吴承学)
歌谣、乐章、徒诗
——论诗歌史的三大分野    钱志熙(1)
北宋歌舞形式“传踏”形成初探
——兼论中国古代戏曲演进之轨    吴  晟(1)
《四库全书总目》戏曲文体批评    徐燕琳(1)
论中古时期文体命名与文体释名    胡大雷(4)
文体与遗民心境的展现
——以钱澄之的晚年著述为例    张  晖(4)
论诗绝句的集成与绝唱
——陈融《读岭南人诗绝句》的批评史和文体史意义    左鹏军(4)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栏目主持人:桑  兵)
比较与比附
——法制史研究的取径    桑  兵(2)
清代逆伦行为的认定及量刑    谭  悦(2)
清末死刑方式的转变与争论    李欣荣(2)
变与不变:太平天国运动与京师司法审判    胡祥雨(2)
 
大学与现代中国(栏目主持人:桑  兵)
五四时期北京教职员联合会的挽蔡驱傅运动    何树远(3)
“国语统一”、“文学革命”合流与中文系课程建制的确立    沈卫威(3)
《时代公论》与抗战前南北政治文化论争    许小青(3)
 
现象学研究(栏目主持人:倪梁康)
欧洲的理性理念:省思胡塞尔的文化论述    游淙祺(3)
胡塞尔在贝尔瑙手稿中对前摄的描述与分析    肖德生(3)
海德格Dasein概念里希腊与犹太—基督宗教的背景
——兼论一种东西方哲学可能的交会点    汪文圣(3)
 
经典与解释(栏目主持人:刘小枫)
作诗与德性高低
——亚里士多德《论诗术》第2—3章绎读    刘小枫(3)
《春秋》“大一统”与两汉时代精神    李长春(3)
回顾围绕“那种”政治神学的争论    迈  尔著,张羽军译(5)
伊斯墨涅的面纱之后    魏朝勇(5)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栏目主持人:陈伟武
从楚系简帛看字词关系变化中的代偿现象    陈斯鹏(4)
战国文字姓氏用字疏释六则    刘  杰(4)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题主持人:桑  兵)
辛亥革命研究的整体性    桑  兵(5)
终结科举制的设计与遗留问题    关晓红(5)
清季学制改革下的学堂与经学    朱  贞(5)
典礼与宪政:丙午改制有关礼部裁改的争论    闫  强(5)
趋迎与利用
——从民元致孙中山函电看革命前后的思潮与心理    赵立彬(5)
 
法律方法与司法公正(专题主持人:熊明辉)
法律方法及其在实现司法公正中的意义    胡玉鸿(5)
法律逻辑方法与司法公正实现    熊明辉(5)
法律修辞方法与司法公正实现    陈金钊(5)
 
文学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的类型、源流与文化心理考察    耿传明(1)
梁宗岱、李健吾文学批评比较论    文学武(1)
实证学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兴衰    刘卫国(1)
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性    杨春时(1)
身体美学的时间性维度:从尼采到福柯    唐  圣(1)
20世纪初中国女性小说家群体论    郭延礼(2)
韩愈乐府歌诗创作刍论
——以《琴操》十首为诠解对象    沈文凡(2)
黄庭坚诗注的形成与黄㽦《山谷年谱》
——以真迹及石刻的利用为中心    浅见洋二(2)
论鲁迅小说中的流言话语    朱崇科(2)
论“前朦胧诗”的意象革命    罗振亚(2)
南宋中期的理学思潮与辞赋创作    刘  培(3)
刘克庄的乡绅身份与其文学总体风貌的形成
——兼及“江湖诗派”的再认识    侯体健(3)
辞官与颂圣
——高启“不合作”说之检讨    史洪权(3)
“易卜生主义”:一个一再激起多重反响的“五四”话题    陈方竞(3)
悲喜交织的“变老”
——论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中的“悲剧中的喜悦”    区  鉷,周  芳(3)
存在·自由·道德
——英国当代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思想主脉研究    许  健(3)
吕本中“活法”诗论针对性探微    祝尚书(4)
中国小说史的构建
——鲁迅与盐谷温论著之比较    谢崇宁(4)
格调诗学传统与朱光潜现代“声律批评”观的建立    赵黎明(4)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与唐修《文馆词林》    许云和(5)
屈大均之名本为法名    杨  权(5)
“隐逸诗”辨:从田园到山水
——以陶渊明、王维、谢灵运为人物表    夏中义(5)
手提无孔锤,击破珊瑚网
——禅学思维与袁宏道的诗学策略    李  瑄(5)
20世纪汉语的言文一致问题商兑    李春阳(5)
性别的消隐与呈现
——关于1950年代女性写作的一种考察    郭冰茹(5)
抒情传统的上海杂交
——周瘦鹃言情小说与欧美现代文学文化    陈建华(6)
贺知章所撰墓志的史料价值    戴伟华(6)
清商乐衰亡原因试析    黎国韬(6)
民俗与人情
——论沈从文《萧萧》    刘秀美(6)
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明皇幸蜀图”与白居易《长恨歌》    衣若芬(6)
饶宗颐先生的琴学研究与“乐教”论    万  毅(6)
 
史学
孙中山联德外交始末   李吉奎(1)
外务的形成
——外务部的成立过程   川岛真著,薛轶群译(1)
朝鲜开港前中朝宗藩体制的变化
——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王元周(1)
陈垣的“史源学”与“新史学”
——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而作   张荣芳(1)
孚雷反对索布尔
——试论法国大革命史学史上的一段论争    周立红(2)
鲍留云与《致富新书》    吴义雄(3)
龙济光政权时期的广东地方精英    宫内肇(4)
地方治理与人力塑造
——试论抗战时期广东省新县制的实施与干部训练    化贯军(4)
苏联对孙中山黄埔办校建军的资金和军械援助    周兴樑(4)
辛亥前后杭州新知识界与学生运动
——以“木瓜之役”和“浙一师风潮”为例    赵  林(4)
1912年广州《民生日报》刊载的《共产党宣言》译文    邱  捷(6)
强学会成立时间考证补
——兼谈强学会与强学书局的关系    林辉锋(6)
《史记·周本纪》“不显亦不宾灭”考    于  薇(6)
 
哲学
明清之际哲人与基督教的认识论对话
——兼论对话对中国哲学认识论发展的影响     许苏民(1)
孔子“君子学”发微    黎红雷(1)
孔子与季氏交往探析
——以“僭越”为线索    陈  婕(1)
中韩历史中儒家知识与政治权力之关系:不可分割性与互为紧张性    黄俊杰(2)
子在川上:比德?伤逝?见道?
——《论语》“逝者如斯夫”章的诠释历程与中国思想的“基调”    陈立胜(2)
儒学的传承与开新
——以熊十力释“理”为例    李承贵(2)
汉儒之“师法”、“家法”考    蒋国保(3)
桑德尔对自由主义自我观的批评    龚  群(3)
激进权智与温和权慧:孟子经权观新论    杨海文(4)
论耶律楚材琴禅一味的琴学观    冯焕珍(4)
新启蒙运动下的“新哲学”与自由主义    谭群玉(4)
《青原志略》成书考    张永义(6)
称理而谈:牟宗三哲学方法论探要    王兴国(6)
人格存在,或人格生成
——论舍勒现象学中人格的存在样式    张任之(6)
论“以理服人”与“以学养人”的辩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维转换的新视角    李  辉(6)
 
政治学  行政管理学
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
——以广州启智队为例    陈天祥,徐于琳(1)
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
——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郭忠华(2)
民族—国家建设视域中的公民身份
——以德国模式的形成为例    郭台辉(2)
慎议与民主的张力
——慎议民主中公民的能力平等问题    谭安奎(2)
公民认同国家的逻辑进路与现实图景
——兼答对“匹配论”的若干质疑    肖  滨(4)
垃圾处理政策与公民创议运动    郭巍青,陈晓运(4)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财政管理问题研究
——以某省会城市四个县区的改革试点为例    范永茂(4)
从二元到多元:海外中国政治精英研究述评    倪  星,原  超(6)
非税收入改革的政治逻辑
——基于J省A区的个案研究    郭小聪,李谭君(6)
地方政府间竞争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张紧跟(6)
 
法学  社会学
论信托终止时的财产归属    于海涌(1)
墨家“兼爱”思想的法权利观阐释    马  腾(2)
法庭审判中的非合作对话博弈    梁庆寅,黄金华(3)
环境法原则之思考
——比较法视角下的共通性、差异性及其规范性建构    柯  坚(3)
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    万向东,孙中伟(3)
从国际司法裁决看有效控制规则的适用
——兼论南沙群岛主权归属    黄  瑶,凌嘉铭(4)
理想与现实:中国刑事政策的展开    杨方泉(6)
凯尔森国际法优先的一元论思想研究    王承志,冯志明(6)
商事自治规范司法适用的类型研究    董淳锷(6)
 
经济学  管理学
从外源工业化走向内源城市化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解构    张  弛,张曙光(1)
人民币汇率若干问题研究     李  翀(1)
人民币汇率波动、FDI流入对出口影响之分析    黄静波,曾昭志(1)
贸易开放度、行业生产率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    黄新飞,史  卫(1)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对FDI地区转移的影响
——来自工业企业数据和FDI空间效应的证据    陈  平,欧  燕(2)
产能过剩的微观形成机制及其治理    李  静,杨海生(2)
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林勋亮(2)
“公地悲剧”如何转化为“公共福祉”
——基于现实的行为机理之思考    朱富强(3)
合作创业以及创业团队成员行为分析    朱  沆,李新春(3)
网络位置与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徐  勇,邱  兵(3)
企业低碳运作与引入成本降低的对偶微笑曲线模型
——基于广州互太和台湾纺织业的研究    毛蕴诗,熊  炼(4)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一个理论模型    谢  康,肖静华(4)
对财税科学发展指数的进一步运用研究
——简化表达与制约因素寻找    郭小东,刘彦军(4)
员工心理领地性的负面影响:个人与团队层面的分析    储小平,杨肖锋(5)
授权的多层次运用研究    韩小芸,黎耀奇(5)
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估计与实际通货膨胀表现    王  曦,叶  茂(5)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研究
——基于广东R&D投入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唐清泉,李海威(5)
产权、地区环境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效果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税负研究    罗党论,杨玉萍(5)
公司治理与股票流动性    魏明海,雷倩华(6)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最优投资组合及线性费用契约    李仲飞,刘冰冰(6)
投资者保护制度、控制权市场与劣质并购    陈玉罡,陈文婷(6)
 
综合
当代学术史研究:新兴的学科    余三定(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