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资讯列表页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总目次索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总目次索引
发布时间:2010-11-0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总目次索引
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
从“未知友”到古文字研究的知音
——郭沫若与容庚论学书简述论    曾宪通(2)
罗翽云《客方言》的训诂研究及其意义    谭赤子(4)
梁宗岱和他的象征诗学   李青果(5)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的整理与保护      程焕文(6)
大学与近代中国 [栏目主持人:桑  兵]
大学与近代中国
——栏目解说    桑  兵(1)
五四运动后至北伐战争前夕的教育界风潮
——以马叙伦的经历为视角的考察    林辉锋(1)
北伐前后北京的国立大学合并风潮(1925-1929)    许小青(1)
中国文体学研究 [栏目主持人:吴承学]
三十个角色与一个演员
——从《杂体诗三十首》看江淹的艺术“本色”    程章灿(1)
论“连珠”体起源于“对问”
——刘胜《闻乐对》为连珠雏形论    胡大雷(1)
南朝公文体俳谐文的文体学意义    陈玉强(1)
论唐宋词中的纪时体    赵维江(2)
“致语”不始于宋代考    黎国韬(2)
刘咸炘的文体观及其学术史意义    何诗海(4)
鲁迅杂文文体考辨    陈方竞(4)
经典与解释[栏目主持人:刘小枫]
一个故事两种讲法
——读赫西俄德笔下的普罗米修斯神话    刘小枫(2)
《诗章》理想国的神学构建及其思想来源    李春长(2)
多头怪兽与政治喜剧
——《亨利六世》中篇里凯德的戏剧位置    娄  林(2)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栏目主持人:陈伟武
银雀山汉简异构字探析    黄文杰(3)
人称代词“予”的出现时代及与“余”、“舍”的关系    叶玉英(3)
 释“怒”    杨泽生 (6)  
“蔑 (历)”新说    朱其智 (6)
 楚系简帛中的“由”  陈斯鹏(6)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栏目主持人:桑  兵]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
——本期专栏解说    桑  兵(4)
“有学”“无学”之辨:20世纪初“科学”标准下的中学自省    张  帆(4)
由“经济”到学术:现代政治学科在北京大学的建立    孙宏云(4)
文化问题与“文化学”建构的本土需求    赵立彬(4)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桑兵(6)
科考与经解
——诂经精舍、学海堂的设置与运思         於梅舫(6)
“国史儒林”与“浙东学术”
 ——阮元《儒林传稿》叙学成就管窥         戚学民(6)
组织行为学研究
组织变革、心理所有权与员工主动离职研究
——兼论Lee和Mitchell的员工离职展开模型    储小平,盛琼芳(3)
“和谐组织”对企业员工态度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覃大嘉(3)
“家族企业与创业”专题研讨
家族企业内部两权分离:路径与治理
——基于百年家族企业香港利丰的案例研究    李新春,檀宏斌(4)
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创建期、存活期及成长期的实证分析    蔡  莉,单标安(4)
家族企业战略创业与战略绩效
——基于中小型家族企业的本土化实证研究    何  轩(4)
文学
论朱熹山水诗的审美类型    王利民,陶文鹏(1)
晚清“女国民”话语及其女性想像    乔以钢,刘  堃(1)
革命的现代“性”
——1930年前后左翼文学理论中的爱欲主题    刘婉明(1)
“好古”思想之审美文化心态试论  衣若芬(2)
汉《房中祠乐》与《安世房中歌》十七章    许云和(2)
金庸武侠小说与地域文化现代性构建
——兼谈地域文学在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应对策略    吴秀明,黄亚清(2)
论王国维与沈曾植之学缘    彭玉平(2)
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    陈平原(3)
“拟剧”批评与中国古代小说人物之“态”追摄    李桂奎(3)
诗人自身现象性的尺度    区  鉷,刘朝晖(3)
修辞: 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尼采修辞思想的当代思考    黄海荣(3)
文人“墨戏”与宋诗意韵    张  毅(4)
周瘦鹃论    范伯群(4)
不屈不挠的肯定性
——程文超文学理论批评论略    陈晓明(4)
走向审美普遍性                      
——论杜夫海纳的审美公众理论      潘智彪 (5)
艾伦·卡尔松对形式主义的批判       薛富兴(5)
文学与战争                       
——对战争文学和文学中战争描写的美学探讨    汪正龙 (5)
婉约之“约”与词体本色    杨   雨(5)
《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辨析   
——以《南沙先生文集·故相国石斋杨公墓表》为中心    王丽娟,王齐洲(5)
    含混的“政策”与矛盾的“需要” 
——从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看文学的民国机制      李  怡 (5)
能够写出一部什么样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再思考      王  俊(5)
汉籍东传与韩国櫽括词的创作    杨   焄(5)
音乐剧:在中国审美文化走向全球化过程中的位置   张  法 (6)
再论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陆 扬  (6)
新格律、民族主义与艺术精神     李荣明 (6)
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的文献问题考论    张伯伟 (6) 
论日本傀儡戏神“百太夫”及其域外神格   邱雅芬(6)
文字学  文献学
战国古玺所见官名研究三则   田  炜  (5)
《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续释    王彦坤  (5)
汉籍初传日本与马之渊源关系考   静永健(5)
史学
《印中搜闻》与19世纪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吴义雄(2)
1879年美国领事协助广东当局购炮案初探    莫冠婷(2)
《苏日中立条约》与国民政府的内外肆应    左双文(2)
北宋徽宗朝大晟乐制作与颁行考议    胡劲茵(2)
清末香山的乡约、公局    邱  捷(3)
抗战时期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性质探析    夏  蓉(3)
《中美新约》与中基会存废之争    张龙林(3)
中古英国政府对地方特权的政策初探    蔺志强(3)
岭南移民与汉文化的扩张
——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综合考察    王子今(4)
11世纪太湖地区农田水利格局的形成    谢  湜(5)
尼克松政府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评估和政策    温  强(5)
一个“非理性”制度的“存在理由”   
——论法国旧制度时期实行谷物管制的原因   周立红(5)
 略论北宋前期官制中的比品和序班           李昌宪(6)
18世纪中英关系中的澳门因素     
——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为中心的探讨      江滢河(6)
哲学
学术研究还是民族文化?
——中国哲学的身份问题    梁  涛,干春松主持(1)
张岱年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及其启示    李维武(1)
舜水学的意蕴与近世中日关系的反思    钱  明(1)
一种可能的责任“无端学”
——与勒维纳斯一道思考为他人的责任的“起源”    朱  刚1)
“诡谲的即”与孔颜乐处    杨泽波(2)
从认识论角度看宋明理学的哲学突破    温海明(2)
论先秦两汉《诗》学礼化的历程    陈桐生(2)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扬弃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王晓升(3)
哲学的一种“元”审视    王兴国(3)
重估施护译经的价值与意义    范慕尤(4)
虚己以游世——早期希腊哲学的非自然哲学解读    关子尹(4)
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使用解读    黄  敏(4)
王阳明思想世界中的佛教    李承贵 (5)
保罗书信的性别意识与初期教会境况    贺璋瑢  (5)
“浑沌之死”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      陈  赟(6)
性理学的学术建构与哲学精神           朱汉民(6)
利玛窦《二十五言》的爱比克泰德思想
——兼谈中西哲学比较何以可能      朱锋刚(6)
论恶的本质                        沈顺福(6)
行政管理学 
医疗卫生服务的整合机制研究    蔡立辉(1)
新区域主义: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新思路    张紧跟(1)
公共管理研究:传统与前沿
——一个学科框架的描述    周  燕(1)
社会建设绩效测量:一项公民满意度调查    陈天祥,宁  静(2)
预算资金分配的内在逻辑:政治还是经济?    武玉坤(2)
现阶段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利弊及对策
——基于高校组织定位和活动规律的视角    徐孝民(3)
国家基础权力研究评述:基于财政分析的视角    黄冬娅(4)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境与出路   郭小聪,刘述良 (5)
网络社会下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定模式的转型  
——基于“肝胆相照”论坛的分析      朱亚鹏(5)
政治行政两分:起源、争议与应用      刘亚平,山姆·布朗(6)
法学  社会学
制度合法性压力与劳动合同签订
——对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合同的定量研究    刘林平,陈小娟(1)
全球化时代下劳资关系网络化与中国劳工团结
——来自中国沿海地区的个案研究    岳经纶,庄文嘉(1)
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
——基于不同旅游作用的案例分析    孙九霞(1)
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    于海涌(2)
自由证明法则及其运用    郭天武(2)
“组织化动员”失效的制度逻辑
——一个“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的民族志研究    李  怀(3)
社工: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    张和清(3)
结构主义战争观:一个基于历史研究的评估    肖  晞,杨晨曦(3)
进步的陷阱:基层反右运动的社会学解读   李若建(4)
陪审在现代专业司法中的价值
——以陪审团制为中心的思考    张志伟(4)
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博弈   赵  利 (5)
中国的“法律与文学”研究述评        徐忠明,温荣(6)
经济学  管理学
我国外汇储备若干问题研究    李  翀(1)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官的趋中行为假说与解释    王  珺,殷宁宇(1)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工资差异研究    陈广汉, 张光南(1)
金融脆弱性研究中的多重均衡模型    陆家骝, 陆  婷(1)
不可观察制度变量的最优估计与预测    王  曦,邹文理(2)
中国品牌国际新定位研究    王海忠,陈增祥(3)
动态VaR约束下带随机波动的衍生证券最优投资策略    李仲飞,李克勉(3)
投资者保护的内涵与分析框架    柳建华,魏明海(3)
社会共同治理观的逻辑基础   朱富强 (5)
从“市场在中国”剖析扩大消费内需    毛蕴诗,李洁明 (5)
企业并购决策中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   李善民,陈文婷 (5)
基于ADL-ARCH模型的我国外汇干预目标之实证研究   李  科,陈  平 (5)
有效市场就没有收益率的均值回复吗?
——基于理性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            王美今,陈 锐(6)
劳动制度、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
——基于新劳动法七省调查数据的检验           刘文,王杰(6)
汇率结构突变的诱因及给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警示
——来自人民币和日元兑换美元汇率的证据        夏南新(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