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资讯列表页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总目次索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总目次索引
发布时间:2009-11-15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总目录
 
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
中山大学民俗出版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    施爱东(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开拓者
——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1927-1949)探析    周兴樑,胡  耿(2)
中山大学地理学的学术创新、学术风格和社会贡献    司徒尚纪,许桂灵(3)
购书与整理: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初期发展与问题    殷  开(4)
黄文山与现代“文化学”    黄有东(5)
商承祚先生与甲骨学、简帛学    陈炜湛,谭步云(6)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周大鸣,吴  宁(6)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栏目主持人:桑 
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本期专栏解说    桑  兵(1)
所谓“国医”的内涵
——略论中国医学之近代转型与再造    皮国立(1)
从文字变起:中西学战中的清季切音字运动    王东杰(1)
平衡国民性与民族性:清季民初国歌的制定及其争议    小野寺史郎(1)
问题与主义
——本期栏目解说    桑  兵(5)
“自由”与“功利”
——以梁启超的“功利主义”为中心    川尻文彦(5)
晚清“睡狮”形象探源    石川祯浩(5)
 
中国文体学研究    栏目主持人:吴承学
我国古代文体定名的若干问题    罗宗强(3)
论魏晋南北朝乐府体五言的文体演变
——兼论其与徒诗五言体之间文体上的分合关系    钱志熙(3)
破体与创造性思维
──宋代文体学之新诠释    张高评(3)
 
经典与解释    栏目主持人:刘小枫
“诗学”与“国学”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译名争议    刘小枫(5)
模仿与知识
——解读柏拉图《王制》(595c-599a)对诗的批评    张文涛(5)
伯里克勒“葬礼演说”的雅典禀性    魏朝勇(5)
 
西学东渐研究    栏目主持人:倪梁康
王国维与康德哲学    李明辉(6)
自西徂东:平等观念史的西来脉络    高瑞泉(6)
西方政治观的东渐
——《达道纪言》中所表达的政治观    梅谦立著/王  镔译(6)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专题研讨  专题主持人:蔡 
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来自珠三角的实证分析    蔡  禾,曹志刚(1)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万向东(1)
地方治理的政治-制度视角:以农民工保护政策执行为例    张永宏(1)
 
“企业升级路径与模式”专题研讨    专题主持人:毛蕴诗
企业升级路径与分析模式研究    毛蕴诗,吴  瑶(1)
产业升级转型的技术与市场生命周期
——以新兴经济的高科技产业为例    刘常勇,刘阳春(1)
外生型集群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
——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戴  勇(1)
 
家族企业研究专题
嵌入性—市场性关系网络与家族企业创业成长    李新春,刘  莉(3)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
——来自于浙江省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陈  凌,鲁莉劼(3)
家族企业中的心理契约破坏
——组织与员工的双重视角    储小平,汪  林(3)
 
“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题研讨    专题主持人:陈伟武
乐从堂藏 簋及新见卫簋三器铭文小记    张光裕(5)
两件新见曾国铜器铭文考述    陈伟武(5)
商周金文量词特点略说    张桂光(5)
 
“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专题研讨    专题主持人:陈瑞莲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内涵、路径与政策    毛艳华(5)
澳门回归十年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展望    陈瑞莲,林瑞光(5)
后回归时代澳门特区政府的综合管治能力    杨爱平(5)
 
文学
中国中古文人对俚俗文学与时俗文学的态度    王运熙(1)
从差异到互补:中西性别研究的互动关系    孙康宜著,傅  爽译(1)
“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
——兼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来历和特点    王齐洲(1)
散文的转换与文章的裂变
――关于“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论争    文  韬(1)
 “兴象”释义    杨  明(2)
节奏·句式·诗境
——古典诗歌传统的新解读    蔡宗齐著,李冠兰译(2)
王国维与梁启超    彭玉平(2)
顾太清与龚定庵交往时间考    黄仕忠(2)
大历十才子名号考    黎国韬(2)
清末新小说中的“女豪杰”    冯  鸽(2)
当代中国的“五四论述”与“现代文学研究”    刘卫国(2)
论白居易的“知足”与“不足”
——兼论其忠州起复后之仕隐心态    邵明珍(3)
18世纪的广东才女    魏爱莲著/赵颖之译(3)
朴学方法与现代文学研究    金宏宇(3)
作为国史材料的唐人偏记小说
——以行状为中心    李南晖(4)
《笠翁十种曲》版本、校注及其评价
——从《怜香伴》新版校注谈起    杜书瀛(4)
从王昶词学思想看中期浙派的新变    朱惠国(4)
个人主义与性别权力
——胡适、鲁迅与五四女性解放叙述的两个维度    杨联芬(4)
《现代》传媒形象的变迁
——《现代》“编辑座谈”等栏目研究    颜湘茹(4)
论汉唐间的五行志与志怪小说    刘湘兰(5)
新出土唐代诗人廖有方墓志考论    胡可先(5)
论鲁迅小说中的经济话语    朱崇科(5)
现行几种穆旦作品集的出处与版本问题    李章斌(5)
“再现说”反思    王  坤(6)
论案头小说及其文体    林  岗(6)
词话考论    孙克强(6)
误读与重释:作为古文家的林纾    慈  波(6)
“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
——1950年代台湾政治压抑下的诗歌突围    黄万华(6)
 
语言文字学 文献学
近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及其流变    唐钰明(3)
现代汉语中的供使句    刘街生(3)
《楚辞招魂》的一点考察
——关于“招魂序”的文献学研究    李  庆(4)
马王堆简帛异构字初探    黄文杰(4)
《左传》“士有隶子弟”献疑    王  志(4)
上博简《郑子家丧》之“利木”试解    杨泽生(6)
敦煌佛经词汇札记八则    于淑健(6)
 
 
关于康有为祖辈的一些新史料
——从《望凫行馆宦粤日记》所见    邱  捷(2)
《进岭南王馆市舶使院图表》撰者及制作年代考
——兼论唐代市舶使职掌及其演变等相关问题    黄  楼(2)
关于慕容氏继承制度的探讨    李海叶(2)
 
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学在华传播与本土化    吴义雄(3)
复制知识
——《国粹学报》博物图画的资料来源及其采用之印刷技术    程美宝(3)
道教山岳真形图略论    罗燚英(3)
民国时期广州社会的医疗救济    刘桂奇(4)
结构变迁下的选择与互动:战后英美联盟的构建    梁  军(4)
赋役、水利与“专业市镇”的兴起
——以安亭、陆家浜为例    吴  滔(5)
《天津条约》前美国人关于台湾的几种主张    陈才俊(5)
 
哲 学
化当然为必然:朱熹思想的内在趋向    杨国荣(1)
叶适论道学与道统    何  俊(1)
汉儒称“儒学”为“儒术”考    蒋国保(1)
《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寓言    陈  赟(1)
试析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逻辑    金顺福(1)
《论语》“外传”
——对孔门师弟传说的思想史考察    陈少明(2)
《论语郑氏注》中的政治哲学    陈壁生(2)
评鲍德里亚对社会历史进程的重新理解    王晓升(2)
对肯定美学的论证    薛富兴(2)
西方哲学东渐下有关语言的一些重要议题    关子尹(3)
符号的诞生
——中国哲学视域中的符号现象学问题    黄玉顺(3)
国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李宗桂(3)
康有为与“公理”    马永康(3)
胡塞尔的艺术哲学    张玉能(3)
王安石佛教观研究    李承贵(4)
《周易》明象与现代语言哲学及诠释学    顾明栋(4)
湘山宗慧禅师及其《牧牛歌》    冯焕珍(4)
唯识古今学对九识学说的不同解读
——兼论《宗镜录》对此问题的态度    孙劲松(4)
“中和”之思: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    程志华(4)
王弼的义理易学    朱汉民(4)
论颜元与“孔颜乐处”    朱义禄(4)
龚自珍对经学纷争的评议    黄开国(4)
梁启超论儒家哲学
——基于伦理学视角的文本考察    陈泽环(4)
思考“自我”的两种方式
——对胡塞尔1920年前后所撰三篇文字的重新解读    倪梁康(5)
《圣经》“救赎戏剧”的现代叙事
——从宗教文化角度探讨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旨趣    张  宪(6)
性别差异: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的探讨    肖  巍(6)
合作、分歧、挽救:王阳明与议礼派的关系史    王  宇(6)
“违志开道”:洛学与永嘉元丰九先生    陆敏珍(6)
 
 
政治学 行政学
第三条道路的政治    安东尼·吉登斯著,郭忠华译(2)
西方公共行政学中的争论:行政科学还是政治哲学?    马  骏,颜昌武(2)
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框架体系探讨    陈天祥(2)
论善治政府治理理念下政府审计职能的变革
——基于政府绩效评价视角的分析    张立民,赵彩霞(2)
重新建构政策过程: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    郭巍青,涂  锋(3)
差异与选择:文化视域中的公共领域合作    应国良(3)
国外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内在逻辑    黄冬娅(3)
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官员腐败研究    倪  星(6)
 
法学 社会学
论疑难案件中的规则变异    毛  玮(2)
论联合国反恐全面公约与部门性反恐公约的关系    黄  瑶(6)
第一次出生高潮人口的中年问题研究    李若建(4)
当代华人新移民的跨国实践与人才环流
——英国与新加坡的比较研究    刘  宏(6)
消费系统现代化
——一个扩大的社会学视角    王  宁(6)
 
经济学 管理学
资产专用性影响并购的超边际分析    陈玉罡,李善民(1)
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李  翀(2)
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转变
——消费主导型增长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郭其友, 芦丽静(2)
广东经济起飞的动力机制研究    徐现祥(2)
危机下四万亿投资计划的短期作用与长期影响    王  曦,陆  荣(4)
我国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的性质与标准    杨卫华(4)
对马克思经济学学术遗产的辨识和继承
——知识论与方法论问题    朱富强(4)
FDI、技术进步与就业:国际经验的启示    李捷瑜,王美今(5)
青少年品牌态度的社会影响因素    胡晓红(5)
控股股东内部市场的形成机制研究    郑国坚,魏明海(5)
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影响    吴培冠(5)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差异与房地产价格关系    郭小东,陆超云(6)
创新效率、行业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卢博科,唐清泉(6)
 
其他
现代大学精神的解读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    李延保(6)
 
0